网站首页
律师介绍
律师文集
成功案例
法律实务
刑事辩护
民商法律
知识产权
理论研究
法律法规
学习笔记
联系方式
律师简介
杨俭 律师
执业证号码:13310200910221999
业务领域:
刑事辩护
民商事诉讼代理:经济合同、债权债务、建设工程合同、婚姻家庭、人身损害赔偿、知识产权
非诉讼法律事务
联系方式
更多>>
手机: 166-0586-1180
传真: 0576-83325174
E-mail:yjlawyer@126.com
律所:浙江金威律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海游街道南山路105号6楼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牵连犯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网络 作者:任素贤 于书生 时间:2019-04-30
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保存于此,仅为方便学习研究。请勿再次转载,更勿用于商业用途!
牵连犯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的思考
任素贤 于书生
【内容提要】在认定牵连犯时,应当评判数个行为之间是否有牵连关系。偶然结合为手段与结果、原因与目的的数行为不构成牵连犯。在同种数罪与牵连犯并存的场合,应当在认定牵连犯以前,首先考虑同种数罪能否并罚的问题。在状态犯的场合,应当注意区分事后行为与牵连犯两种不同的罪数形态。
【关键词】牵连犯 通常关系 同种数罪 事后行为
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牵连犯,但在实践中,牵连犯大量存在并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部分刑法分则条文同样也有关于牵连犯的规定。所谓牵连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与原因行为或目的行为分别触犯了不同的罪名,在处罚上从一重罪或者从一重罪从重处理。[1]因法律规定及理论概念的模糊,牵连犯的司法认定及存废与否,均存在很大争议,有深入探讨之必要。
一、牵连关系的认定问题
在牵连犯中,数个行为之间应当存在手段与结果、原因与目的的牵连关系。对于牵连关系如何界定,理论上存在客观说、主观说和折中说的对立;在司法实践中,牵连关系的标准失之宽松,有的意见甚至认为所有具有因果关系的数个行为均可能构成牵连犯。笔者认为,刑法意义上的牵连关系应当具有通常性。具体说来,只有某种手段通常用于实施某种犯罪,或者某种原因行为通常导致某种结果行为的,才能认定为牵连犯。[2]其主要理由有,第一,从法理层面分析,牵连犯的立法宗旨在于,如果立法者在确定相关罪名时,已经考虑到另一类较轻的不法行为通常会与该罪名存在联系,那么就认为构成牵连犯,只择重罪一罪处断。[3]以非法侵入住宅罪与盗窃罪的关系为例,作为盗窃对象的财物,或是人们随身携带,或是存放于工厂、住宅等特定场所。只要行为人意图实施盗窃,无非是从上述地点窃取。因此,刑法规定的盗窃罪实质上已经包含了对非法侵入工厂、住宅等存放财物场所的否定性评价,对上述行为以盗窃罪一罪论处即可。同理,刑法第253条规定,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并窃取财物的,依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而非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如果行为超出了通常的手段,则因具备了独立的违法性而不构成牵连犯。以盗窃枪支并持枪杀人为例,盗窃枪支并非是故意杀人的通常手段,立法者在规定故意杀人罪时也不会认为杀人行为通常伴随着盗窃枪支,对此便应实行数罪并罚。反观盗窃罪,行为人若不侵入工厂、住宅或开拆邮包,是很难窃取其中保存的财物的。第二,从牵连犯的渊源来看,最早提出牵连犯概念及从一重处断原则的是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起草的1824年《巴伐利亚刑法典(草案)》规定,行为人确以不同的行为实行不同犯罪,但该行为仅是重要犯罪的手段,或是主要犯罪的结果,应视为附带的情形,可以考虑不作为加重情节,只适用所违反的最重罪名之刑。[4]李斯特将上述情况解释为不处罚的罪前行为,即某一罪行是实施其他犯罪通常方法的,可以合并为一罪,仅处罚第二个犯罪。[5]继受相同理念的日本刑法第54条后半段规定,作为犯罪的手段或者结果的行为触犯其他罪名的,按照其最重的刑罚处断。日本判例对此解释为,所谓犯罪手段,是指某种犯罪在其性质或者手段上所通常采用的行为,犯罪结果是指某一犯罪所产生的当然结果,因此,成立牵连犯,犯罪和作为手段或者结果的犯罪之间,必须具有密切的因果关系。[6]借鉴上述经验,我们同样不宜片面扩张牵连犯的范围。第三,从处罚的均衡性分析,将脱离了通常关系的数行为认定为牵连犯,并以重罪一罪论处,可能会导致评价不充分和量刑偏轻。在德国刑法理论中,牵连犯又称伴随犯,如前所述,意指一个轻度行为通常伴随某一重度行为发生;如果伴随行为本身也是重度行为,那么该行为便脱离了通常关系,不构成牵连犯,应当实行数罪并罚。例如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重伤检查人员的,如果认为上述行为构成牵连犯,那么无论选择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或故意伤害罪,最高量刑不过有期徒刑十年,难以完整揭示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相反,刑法第321条规定上述行为构成数罪,而非牵连犯,无疑有利于保证对两个重度行为量刑的准确性和均衡性。
在实践中,具体判断哪些行为之间具有通常的牵连关系,是较为困难的。在日本,牵连犯被认为是判例所认定的牵连犯。[7]这也是主张废止牵连犯意见的重要理由。在我国,牵连犯的概念和处断原则虽然没有规定在刑法总则之中,但在实践中得以广泛认可和运用,这一现状非废止所能轻易改变。笔者认为,在判断牵连关系时应当注意,一是看数个行为是密切结合,还是偶然结合。例如,侵入住宅和盗窃、抢劫、杀人、强奸等一般具有牵连关系。住宅是居民生活起居的主要场所,行为人实施针对人身和财产的犯罪,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先侵入他人的住宅。相反,数个行为偶然结合为手段和结果、原因和目的关系的,不能形成刑法意义上的牵连关系。例如,被告人刘某和王某下乡毒杀田间耕牛,并低价回收后在二人经营的牛肉店贩卖。本案涉及破坏生产经营罪和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两罪,虽然刘某和王某将前罪作为实现后罪的手段,但两罪是偶然结合,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通常不以毒杀耕牛、破坏生产经营为必要,故二者不构成牵连犯。二是看是否是重度行为与轻度行为结合。根据前述处断原理,数个重度行为一般不形成牵连犯。例如,以纵火的方法实施保险诈骗的,放火罪与保险诈骗罪属于轻重相当的罪行,如果将其认定为牵连犯,难免会导致刑法评价的不充分及量刑偏轻。刑法第198条规定上述情况不构成牵连犯,而应数罪并罚,是适当的。三是看数个罪名的构成要件是否包含相同要素。例如,刑法第177条规定,伪造、变造汇票、本票、支票的,构成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第194条规定,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进行票据诈骗活动,以票据诈骗罪论处。上述两个罪名分别规定了金融票证的伪造、变造和使用行为,应当认为具有牵连关系。
二、同种数罪与牵连犯并存的处理
在实践中,行为人在数次实施同种犯罪行为的同时,某一次或者几次犯罪又牵连触犯了其他罪名,对此如何定罪存在争议。
案例一:被告人毛某等人于2012年2月采取在ATM机上安装信息采集器以及摄像头等手段窃取沈某及邹某的信用卡信息及密码二组,并伪造了二张信用卡;同年3月,毛某等人又以同样手段窃取黄某、岑某及周某的信用卡信息及密码三组,伪造了三张信用卡,并持其中二张信用卡到银行,骗取了1万元现金。其余信用卡尚未使用,毛某等人被抓获。
案例二:2012年7月,被告人吴某、彭某与酒店服务员胡某共谋,使用专用工具,窃取在酒店消费的客户的信用卡信息,并伺机窥探密码。期间,胡某窃取信用卡信息52条,彭某、吴某利用窃得的信息伪造信用卡18张。同年10月,彭某及吴某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从被害人代某的账户内取款5.4万元,又欲利用伪造的被害人李某的信用卡购买价值27.6万余元的黄金首饰时,被商场收银员发现而未得逞。
2012年8、9月,被告人吴某又与胡某共谋,采用相同手法窃取信用卡信息117条。同年10月,胡某和吴某利用窃取的信息伪造信用卡34张。吴某使用其中的2张从被害人潘某、毛某的账户内取款共计7.8万元;胡某使用其中的1张从被害人朱某的账户内取款2.4万元。
对于上述行为的定性,“一罪说”认为,上述行为分为窃取信用卡信息、伪造金融票证及信用卡诈骗三个阶段,分别对应形成牵连关系的三个罪名,应当择最重罪伪造金融票证罪处断。“并罚说”认为,以伪造金融票证罪一罪论处的定罪方法,未能评价窃取但并未使用信用卡信息的行为,且窃取未被制作成卡的信息与伪造信用卡的行为之间不存在牵连关系。有鉴于此,窃取未被制作成卡的信息成立一罪;窃取信息、制作成卡但并未使用的行为成立一罪;窃取信息、制作成卡且实际使用的行为又成立一罪,最终实行数罪并罚。
笔者初步同意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第一,上述争议首先涉及对于数个同种行为应当整体评价为一罪还是分割评价为数罪的问题。在我国,对于同种数罪能否并罚的问题争议已久。参考德日刑法的规定,尤其是废除了连续犯概念以后,对同种数罪一般采取并罚的处断方法,即每个行为一般被单独评价并定罪。在我国,关于同种数罪是否并罚,历来存在一罚说、并罚说和折中说的对立。在实践中,除了刑法明确规定的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发现同种漏罪或者又犯同种新罪等少数情况以外,司法机关一般坚持一罚说,对同种数罪不并罚。在理论上,以同种数罪并罚为原则,例外不并罚的折中说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在笔者看来,上述案例涉及的窃取信用卡信息罪、伪造金融票证罪及信用卡诈骗罪均是同种数罪原则上不并罚的罪名。从法理上分析,同种数罪并罚的做法更能实现定罪评价的完整性和量刑的准确性,我国刑法总则也没有禁止同种数罪的并罚。上述争议的深层次原因是部分刑法分则条文及法定刑的设置不容许同种数罪并罚。[8]主要表现为,一是刑法分则明确将多次犯罪规定为法定刑升格条件。例如,刑法第153条规定,对多次走私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走私货物、物品的偷逃应缴税额处罚;第383条规定,对多次贪污或受贿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或受贿数额处罚;第263条及第236条将多次抢劫或强奸多人作为加重处罚的条件。如果对这类犯罪实行同种数罪并罚,无疑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二是对于数额犯、数量犯等同种数罪并罚的结果往往低于直接以一罪论处的量刑。例如,行为人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分二次实施诈骗,分别骗取2万元和3万元。如果实行并罚,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两次行为大致分别处有期徒刑二年及三年,并罚后在有期徒刑三年以上五年以下确定刑罚。如果累计两次行为的数额,信用卡诈骗5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应处的法定刑幅度是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十年以下。考虑到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同种数罪并罚又不能升格刑种,一罚与并罚之间的量刑差异会更大。同理,将多次窃取信用卡信息或伪造金融票证视为同种数罪并实行并罚,面临的问题大致相同。
上一篇:
诉讼欺诈按诈骗罪论处是非探讨
下一篇:
陈兴良: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
网站首页
律师介绍
成功案例
法律实务
律师文集
刑事辩护
民商法律
知识产权
理论研究
法律法规
学习笔记
律师相册
联系方式
律所:浙江金威律师事务所 地址:浙江省三门县海游街道南山路105号A幢6楼。 联系电话:166-0586-1180
浙ICP备16005637号-1
Copyright © 2016 浙江省
三门县律师
-杨俭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及资源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属原网站及作者,本网站转载目的在于学习和研究,并且在转载时已尽量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如果不慎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管理员予以修改或删除。